我有一剪阳光,一本书,你愿不愿意陪我走。

[汇总]文章理念 不完全解读

月下一道:

 


一直想做也陆续做过部分的事情。自我解释,利弊均有。我写我的理念,读者仍然自己理解,只把我给出的做个参考,如果是这样就很好了。将倒叙更新,新文放前面。
避开了分析人物性格的选取角度,因为不想对他们下定义。



[对了,自然是会剧透的,慎。]



谢谢欣赏者欣赏,谢谢不欣赏者包容。



《须度年华》

一切为人所深深需要的东西,都有能力将人变成奴隶。于是有了,房奴卡奴,性奴。本文的对象很大,物化。

王源作为重新思考价值的代表,对王俊凯的那些提问,将中心思想说得差不多了,一开始我们依靠物质,后来我们依赖物质,再后来多少人被物质异化,使用物质和被物质异化之间的度,是否清晰,是否把握。

被物质异化还有一个可怕的影响,人会被符号化。所以姓名、学历、工作和薪资不过是符号、介绍信、名片和购买力;所以王俊凯会感慨“活了很多年都像一个风筝”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 时,人就只是许多机能的结合体,彼此使用然后交换价值。过于社会化的人被去人格化,就像工厂流水线的一个工案,感觉不到自我独一无二的价值。这也有可能是艺术之所以使人痴迷的原因。

最喜欢的一句话“你是瓶烈酒,你该倾倒在大地,不要被贴上易于售卖的标签,待在平坦的冰柜里装汽水。”这句话也是送给我自己的。也送给你,年轻的灵魂。我自己觉得,生命,要么燃烧,要么酿造。要在热爱里不断提纯,而不是任由无聊的琐事将生命稀释,等到某一天,自己尝一口,唔,索然无味。





《掌灯》

我们都经历过黑暗,我们都希望黑暗里有光。

在沙盘游戏中,灯塔象征着精神引领、精神支柱,这是文化潜意识。大部分以“理想世界”为主题的沙盘中都会出现灯塔,因为人人心中都需要精神引领和支柱。心中的灯塔,有时候是某个人,有时候是理想,等等,甚至有时候是自己。在文里,王俊凯一辈子的灯塔,就是王源。全文没有提到王源两个字,因为灯神本无人名,我也腻味了“送姓取名”之类桥段。何况,他这个存在,其实是抽象意义的实体化。

我也愿,现实中的他们,能给彼此灯塔般的精神力量。一生不在黑暗里迷失,因为有人,为你掌灯。

看似、却不是童话,只是文中那个赤诚童真的王俊凯会把许多东西拟人化,他不光把海当朋友,还认为远处的海不同于近处的海,不能忽略他们的心声。他对世界的解读是生命式的,而且珍视那些生命。一个可爱的人。

至于上帝为什么衣衫褴褛还抠脚心,以及上帝那个问题“碌碌无为的一生是不是罪过”,不知道你怎么想。




《禁忌》

这类悲剧的一般套路就是,酿一个令人又悲又愤的故事,且人人都会发现有一个天大的愚昧,必须为这个惨剧负责任。然后人们会觉得,真的不能再这样了。

这篇的攻斥对象是天主教迫害同性恋。其实同本同源的基督教和东正教也类似,东正教甚至更过分。仅仅是因为我更喜欢神父这个称谓,所以我选择天主教‘下手’了。去年彩虹全美,但南部保守州反对通过联邦立法,因为笃信教义…宗教使人善,也使人自带圣光、不留反驳余地的恶,他们以为耶稣给他们撑腰!我蛮愤慨的。加之对take me to church的痴迷,我写了这篇。

因为这些原因,我曾心虚地删掉它。不过,性少数群体在不同文化下因为不同原因被歧视,中国没有这么明显的宗教压迫,中国的情况就一定很好吗?并不。中国有耳语和侧目,有标签化,有消费同性恋群体。太多人,在以调侃的方式歧视同性恋。少数面对多数的压力,恒常存在。少数者的坚持需要更多勇气。

收尾虽悲怆,但不是最幻灭的。他坚持了自己的爱情,生不能同,死也相随。抵命的反抗触动了那些人,多年后意识进步,他们的爱情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就被改写了,哀荣。反过来想,如果理念能走到前面一点,又何苦发生这样的事情。

他们怎样,我并不想揣测。只愿,如果他们有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光尾巴,不用担心被别人吃掉而藏起来。



《深海之寻》

当那个让我感到唯美感人的结局闯到我脑海里,我逆推出了这篇文。

同样是陪他落入深海,为什么偏偏将王俊凯设定为一个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人。这我又要从前往后说了。

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善于控他,意志坚定,因此他们在人群中往往能索取更多,来满足自己的需要,同样他们相对寡情。有这样先寒后火的对比,这份爱情对他的作用才更为明显。他开始给予,开始愿意牺牲。最后他一个人担负了真相,他用生命去陪,都可以什么都不说,因为他感受到了真正的值得。他以前的生活中,计算出来的值得,都比不上这个值得。

所以,看上去是王俊凯自我牺牲,但其实他先被爱情拯救了。

绝症梗我在文后解释过,那样的心原本是比较麻木的,而对于生命衰亡的悲悯比其他情感更有力量,它是撬开心门的第一步,先受触动,然后才会动情。



《十年踪迹十年心》

单纯的爱情故事。





《你是谁的新欢和旧爱》

评论好像比我的文还虐,我有点抱歉。其实我不是来虐心的,我是想讲一点人生道理。所以,看开点,出戏吧。

职业生涯学一般认为人有二次择业期,45~55岁,人通常会重新审视自己。哪怕曾经知足的生活,都可能开始瘙痒,敏感地自问:“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?”这种挥之不去的自省,是我写这篇的来源。

记日记是帮助自省的方法,遗憾和缺失是一步步在回忆中被推出和被正视的。当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和年轻时的选择背道而驰时,推翻现有生活的一切重新来过吗?得了吧。人和人的命运早已叠加在一起时,每个本体已经负重不堪。生命如果是个圆,到死你才回到原地,否则,回不去的就是回不去。拣起破碎了一地的,继续过下去吧。文章到此结束了。这也不叫苟活,无论怎样的日子,幸福苦痛总如常。抱残守缺的思维方式也是自找苦吃。

同人绝大多数都是乌托邦。这倒不是贬低。只是一个提醒,是否将自己拒绝现实、拒绝世俗、拒绝成长的代价等心情都投射到了他们身上。永远赤子之心的少年确实值得爱,但你其实无法永远爱一个空洞的理想。身体和心灵,都会慢慢老去。人生充满妥协,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。

没有谁一定做得更好,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里都尽力了。所以也放松对他们的期待吧。那些所谓的“错误”,本质只不过是一个选择。我曾给这篇文写过续文,里面有句话讲的就是关于选择:人生的一切馈赠,早就在暗地里标好了价格。

最后,是现实向,我也不能完全脱离真主谈主旨。我之所以会写这样一个结局,是因为我愿意接受他们的任何结局。我相信:他们已经相爱了,他们已经在一起了。至于他们要如何相爱,以何种方式在一起,他们会一起选择的。





评论
热度(18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最喜欢山明和水秀 | Powered by LOFTER